近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着力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,培育发展更多创业主体。
就业是民生之本,创业是就业之源。通过激发创业的积极性,鼓励创业带动就业,有利于培育就业新动能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将“鼓励创业”纳入就业工作方针,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,形成带动就业的源头活水。截至2024年9月30日,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.88亿户,其中个体工商户1.25亿户。创业生态不断完善,创业氛围日益浓厚,经营主体发育迅速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要坚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,加强创业政策支持,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,催生更多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商业模式,让更多有意愿的劳动者敢创业、能创业、创成业。
筑牢根基增强创业信心。 创业培训是创业支持体系的基石,更是夯实创业能力基础的重要途径。《意见》提出,“创优‘马兰花’创业培训品牌”。“马兰花计划”作为一项以提升创业能力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的全国性创业培训项目,通过系统化的培训课程、多方资源整合、后续跟踪服务及区域特色活动,形成“培训-孵化-服务-就业”的良性循环,为各地创新创业生态注入持续活力。实践证明,系统的教育培训是促进创业的有力引擎。着眼未来,要加快完善创业培训资源建设,广泛发动更多优势资源参与创业培训,构建涵盖行业企业、公共实训基地、普通高校、职业院校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载体的全方位供给体系,提升培训质效,优化培训方式,建强师资队伍,以精准服务助力创业者突破瓶颈,实现创业梦想。
优化服务提升创业质效。 优化服务是创业支持体系的重要环节。在广东清远,以深入实施“雁归”计划为抓手,着力提升人才服务和就业创业服务水平,提供创业培训、创业咨询指导等公共服务,2022年以来吸引近7000名青年人才返乡创业;在山东青岛市,建立了创业赋能中心实体平台和“青创通”创业服务云平台、创业元宇宙体验中心,汇聚线上线下资源为创业者赋能。精准、贴心的创业服务,是提升创业质量,营造创业良好发展环境的有效路径。着眼未来,要全力构建创业友好型场景,升级支持创业服务体系,总结推广创客空间、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,强化数字化服务手段,推动创业服务智能化、精准化,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支持,助力创业项目落地生根、蓬勃发展。
紧盯未来构建创业生态。 构建创业生态是推动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。近年来,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不断涌现,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。在浙江杭州,构建起“众创空间—孵化器—成果转化园(加速器)—科技园区”的全链条孵化体系,为初创企业夯实“热带雨林式”的孵化土壤。正是得益于这种良好的创业生态,近期火爆的“六小龙”成为杭州科技创新的亮丽名片。“扶上马,送一程”,持续激发创业积极性,就能更好地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。着眼未来,要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包容、要素齐备的创新生态网络建设,强化人才、资金、技术等要素保障,为更多创新企业成长提供肥沃土壤,助力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脱颖而出,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